不跟上时代的步伐,将成为被淘汰的对象。

未成年人直播打赏的钱可以退回来 最高法发声未成年人直播打赏无效!

探索发现 Faker 3年前 (2021-03-13) 1710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很多未成年人或者干脆一点说是小朋友,因为用父母手机看直播的时候打赏主播送礼物,当父母知道的时候,打赏的钱已经送出去了,那么问题来了,未成年人直播打赏的钱能退出来吗?

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典型案例,近年来引起极大社会争议的未成年人网络充值、打赏纠纷案件也赫然在列。最高法认定,未成年人直播打赏无效、直播平台全额返还打赏金。

此次最高法发声,对未成年人网络直播打赏行为做出了更明确的定性,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涉及网络充值、打赏纠纷,在未得到法定代理人追认的情况下,其行为应是无效。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最高法明确未成年直播打赏可退还!打赏160万元被全额追回

消息一出很快也引发了网友热议,大部分参与讨论的网友普遍支持,当然对具体实施规范方面还是存在疑问的。鉴于网络交易的不可见性,在现实中要如何界定和判断充值、打赏行为的主体呢?

有网友提问”会不会打赏的是爸爸,但退的时候就打着孩子的名义”,此外也有网友认为,未成年人打赏问题各方都应负起责任,都想着向平台追讨,难道监护人就完全没有责任吗?

需要指出的是,支持追讨的核心是未成年人保护,而根据《民法典》规定,未成年人进行的民事法律行为需法定代理人追认才算生效。而在未成年人进行网络打赏或充值的纠纷中,未被追认的情况下不管是打赏还是充值都应是无效的。

网络游戏充值属买卖行为,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在认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打赏、充值无效之余,也要看到法规中提到的”各方责任”。

在新冠疫情期间,不少学生开始通过网络学习,而随着未成年人接触网络的时间增多,未成年人过度虚拟消费的案件增长也十分明显。此前就有报道,护士妈妈在一线抗疫,10岁的儿子却在家偷偷给某平台主播打赏了近10万元。

针对特殊时期的特殊情况,最高法在2020年5月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中指出,对未成年人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打赏纠纷提供明确规则指引,对监护人返还相关款项的请求法院应予支持。2020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也下发了有关通知,要求直播平台对”打赏”用户实行实名制管理,未成年用户不能打赏。

社会层面正不断加强市场规范和监管,而其他的责任主体还有网络平台、网络主播以及家庭,各方都应做好自己的事。禁止缺乏自制力和辨别能力的未成年人打赏是务实选择,在具体实施中,平台应关闭未成年人账户打赏功能,对打赏额度按周期进行限制,此外,在付款时增加认证机制(如人脸识别等)。这些做法对于平台来说也许会导致获益减少,但对于任何互联网企业来说,发展固然重要,但不能忘了责任,在加强网络直播监管问题上,平台责任落实是关键环节。

而从家庭以及监护人方面出发,具体纠纷案例中不少都是孩子偷拿家长的手机给游戏充值、给主播刷礼物,这其实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家长们应保护好个人账户信息,对银行卡等的交易密码尤其要注意,此外手机中的免密付款功能也最好取消,防止未成年人可以轻易使用其他家庭成员的手机完成付款。在日常教育中,家长也应更加关注自己的孩子。总的来说,解决未成年人网络充值、打赏纠纷是家庭和网络平台的共同责任。

anyShare分享到: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不错就【打赏】作者资瓷一下咯丨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未成年人直播打赏的钱可以退回来 最高法发声未成年人直播打赏无效!
喜欢 (0)
[]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